水是生命之源,供水设施是重要民生基础设施之一,关系着城乡供水安全和群众身心健康。目前,我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局面基本形成,自来水生产供应设计能力达63.5万吨/日,原水供应设计能力达49万吨/日,基本满足我市市民用水需要;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莆田市2020年度营商环境进行整体评估,其中“获得用水”营商环境评估结果排名全省第一。一是原水供应方面,着力加强湄洲湾北岸一期供水工程日常管理维护,保障其正常供水功能,该工程设计供水能力8.6万吨/日,有效保障秀屿区、北岸管委会、湄洲岛所在自来水企业及工矿企业用水;金钟水利枢纽引水配套工程已建设完工并发挥着积极效用,该工程设计供水能力36万吨/日,有效保障工程沿线仙游县东南部、城厢区、荔城区、秀屿区西南部及湄洲湾北岸自来水企业及工矿企业用水;着力推进东圳水利枢纽引水配套二期工程建设,该工程设计供水能力42万吨/日,总投资8.66亿元,已完成管道铺设20余千米,完成投资4.3亿元,完成总工程量一半有余,工程建成后可满足湄洲湾北岸、湄洲岛及沿线工业开发区用水。二是蓄水能力方面,着力推进乌溪水库工程和西音水库工程建设,乌溪水库目前已建成并下闸蓄水,每年可新增供水能力4270万平方米;西音水库主体工程也于去年底进场施工;两座水库建设完工将有效提高我市供水保障能力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三是供水能力方面,积极推进自来水厂整合建设,设法筹集资金,策划生成、扎实推进莆田市第三水厂工程、妈祖城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涵江大洋水厂、仙游县第一水厂迁建工程和仙游经济开发区水厂工程等多个自来水厂工程建设,建设并已形成自来水生产能力10万吨/日以上,推进制水工艺技改升级换代,逐步整合淘汰产能相对落后的乡镇水厂和民营水厂,不断完善城乡自来水厂布局,提升大水源、大水厂直接供水覆盖面,保障供水安全,“十三五”期间完成自来水厂建设改造投资约2.12亿元;推进市域相关片区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促进城乡供水管网互联互通,不断完善供水管网布局,提高供水管网输送能力,努力朝城乡供水“同质、同价、同网、同服务”目标迈进,“十三五”期间完成供水管道安装改造投资约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