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清水绕村郭。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大力实施“六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先选取试点,后全面铺开,推进农村污水零直排工作,初步形成了“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居主体、群众参与、长效管理”的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乡村随处可见一泓碧波清如许美景。
先行先试 农村污水零直排
昨日,走在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鳞次栉比的白墙民居,村道洁净,清渠潺湲。沿着农民健身路前行,栈道两侧花红叶绿、观景台前满眸绿色,四处皆可入景。
秀水清溪为田园风光添光彩。五云村充分发挥本村的高低差优势,将全村分为4个片区,污水统一收集后,加压提升至埔柳村提升池,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统一纳管至濑榜路市政污水管网。目前,五云村已全部完成农村污水项目建设,累计新建污水管网26.5公里,日均生活污水处理量40余立方米。而五云村所在的华亭镇,目前已累计新建三格式化粪池5101个,新建污水干管、支管500多公里,全镇污水项目预计10月底前全面完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大工程。以前,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是通过水沟排入河道,没有统一排放的污水管道。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4月14日,我市在华亭镇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从“前端三格式化粪池建设、中端污水干支管联网、末端接管进厂(站)或就地处理” 三个环节,以及“厕所管、厨房管、阳台管”三管齐下推进治理,科学规划农村污水治理路线,完成全市各县(区、管委会)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
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全面铺开污水整治,维护一泓清渠活水。今年全市实施的农村污水管网工程共计划投入约9.9亿元,同比增长约23%。其中重点推进以城厢区为试点开展的“整县推进、连片治理”,将华亭镇、东海镇37个村污水治理纳入2020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完成15个村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约6500万元,建设污水管网450公里。
因地制宜 净化最美母亲河
木兰溪流域盖尾段长10.07公里,流域面积41.99平方公里,全镇共有小流域3条、长20.88公里、流域面积40.01平方公里。仙游县盖尾镇委托中介机构全面调研全镇污水现状,在全县率先完成农村污水处理初步设计方案,充分征求村居干部和群众意见,多次修改完善,按照不同模式分三个片区、四期建设。
目前,该镇完善了2018年已建PPP生活污水管网的收集管网26.6公里、接户管38.4公里、接户2925户,2019年又增加管网接户4.1公里、339户、截污2890户,并对污水无法纳管的,因地制宜推广高效藻类塘、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方式,减少污水直排入河道,尽最大努力提高污水收集率。
农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和规范处理,将大大促进木兰溪流域水质提升。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仙游县采取摸底调查、统一设计、及时放样、村级确认的“接地气”推进模式;城厢区创新“蚂蚁搬家”污水收集模式,在全省推广;荔城区以城乡污水治理和南洋水环境治理2个PPP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工作,一期56个村现已基本完工;涵江区因地制宜,在管网尚未铺设到的村庄,建设氧化塘或人工湿地等简单的集中处理方式;秀屿区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包括了全区147个村庄。
目前,我市7座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量达24万吨/日以上,配套污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加上大量的农村三格式化粪池和小型污水处理站,大幅减少了每天直排木兰溪的生活污水,净化了最美母亲河。
下一步,我市将对全市894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分区域、分类型确定技术路线,推广因村施策、分片收集、民间监理等治理经验,确保2020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以上。(记者 林晓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