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政策解读

来源:市府办 时间:2022-05-30 16:4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一、背景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103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闽发改社会〔2022〕114号)制定该方案。国家和省里文件都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编制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研究制定具体措施。”

  二、目标任务

  2022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增幼儿园学位5000个。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机构,加大普惠性托育园建设,新增普惠性托位1370个以上。全市新增养老床位1450张以上。兜底性养老服务实现应保尽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探访制度,社区帮扶覆盖失能老年人,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内建设长者食堂25个,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全市实施特殊困难或高龄老年人适老化改造1000户。新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200个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35公里。

  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十四五”期间的五年共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02万个;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3.42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市托位数达14819个;支持每个县(区)建设一所老年人养护院,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残疾等老年人群体。力争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60%;五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4500张(其中普惠养老床位2250张),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达到10张,培育2-3家专业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连锁运营机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并普遍达等级馆以上要求。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建筑面积40平方米。

  三、范围期限

  行动方案实施期限为2022年至2025年。

  四、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包括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加强组织实施等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发展目标。提出2022年的工作目标和到2025年的预期目标等。

  第二部分,重点任务。提出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二是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三是加强服务标准品牌质量建设;四是强化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五是推动服务数字化赋能;六是培育强大市场激活消费需求;七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八是完善支持政策。

  第三部分,实施保障。从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五、主要亮点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由于生活性服务业统计分类刚出台不久,我市主要围绕居民和家庭服务、养老、健康、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预期目标,提出2022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增幼儿园学位5000个;新增普惠性托位1370个以上;新增养老床位1450张以上等目标。到2025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五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02万个;全市托位数达14819个;五年新增养老床位4500张等目标。

  二是制定具体措施。行动方案提出了8个方面重点任务、 23条具体措施,重点包括:支持“一老一小”,对列入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的项目,中央、省按每张养老床位共3万元的标准补助;将普惠托育列入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每个新增托位补助1万元;大力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推动“党建+”邻里中心拓展功能;加快补齐服务场地设施短板,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设置幼儿园、托育点、养老服务设施、卫生服务中心、体育健身设施、停车泊位、充电桩等;推进公共教育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依托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强化财政投入保障,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投资资金,落实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符合条件的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完善用地等支持政策,利用存量建筑兴办国家支持的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服务机构(含民办)的,在不涉及重新开发建设、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容积率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前提下,可享受5年内不改变用地主体和规划条件的过渡期支持政策。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行动方案提出了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相关建设行动,抓好相关领域和行业支持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工作,完善行业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探索将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六、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人:林建家

  联系电话:0594-2221323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